跳转到内容

提示词结构

通用的提示词里至少包含下面这些部分:

  • 指令:想要模型执行的特定任务或指令。
  • 上下文:包含外部信息或额外的上下文信息,引导语言模型更好地响应。
  • 例子:当用户的问题不明确的时候,可以借助举例让大模型生成类似的结果。
  • 输入数据:用户输入的内容或问题。
  • 输出指示:指定输出的类型或格式。

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效果,比如让大模型写一首诗:

提示词

Plain
指令:你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诗人,擅长写诗歌,请你根据以下主题创作一首诗歌。
主题:春天的花园
输出格式:诗歌

回答

Plain
桃红柳绿春水碧,
鸟语花香醉游人。
人间四月芳菲尽,
此景只应天上逢。

在这次的例子中,我们令指令是“创造诗歌”,并且让模型完成了一次简单的角色扮演。主题,也就是输入数据是诗歌的中心主旨,并且要求模型回答的输出格式是“诗歌”,模型很好的完成了任务。

而上下文主要考察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,一般用于文本分析、信息提取或者文本摘要任务,这在后面的章节会提及,不过我们也可以简单举一个信息提取任务的例子:

提示词

Plain
指令:从以下新闻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,包括事件类型、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组织和关键数据。
上下文:2025年7月8日,国家航天局宣布,嫦娥七号探测器计划于2026年发射,将开展月球南极环境与资源勘查。据悉,嫦娥七号将搭载4台国际合作载荷,包括与欧洲空间局合作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。
输入问题:仅告诉嫦娥七号的发射时间,不包含其他信息

回答

Plain
2026年

这个信息提取的例子中,我们对新闻中的“嫦娥七号”的发射时间进行提取,模型准确的完成了我们交代的任务,新闻内容我们放在了上下文里,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任务并引导预期的输出格式。

注意,提示词所需的格式取决于您想要语言模型完成的任务类型,并非所有以上要素都是必须的。我们会在后续的指南中提供更多更具体的示例。